發布日期:2023-01-01
AED是什么?+ 查看更多
AED是什么?
+ 查看更多
發布日期:2019-05-06 01:48
AED是什么?為什么人稱救命神器?
自動體外除顫器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是一種便攜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訓既能熟練使用,專為現場急救設計的急救設備,從某種意義上講,AED又不僅是種急救設備,更是一種急救新觀念,一種由現場目擊者最早進行有效急救的觀念。它別于傳統除顫器可以經內置電腦分析和確定發病者是否需要予以電除顫。除顫過程中,AED的語音提示和屏幕顯示使操作更為簡便易行。自動體外除顫器對多數人來說,只需4小時的培訓便能操作。美國心臟病協會(AHA)認為,學用AED比學心肺復蘇(CPR)更為簡單。雖然AED的使用十分便捷,但是目前國內配置的AED尚不允許未受訓練的非專業人員使用。

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功能:
電除顫及電復律:是讓一個電壓極高、時間極短、流量極小的電流通過纖維顫動的心臟,使心肌纖維同時除極,然后同時復極,從而恢復有組織地、協調地收縮,它對心房纖顫、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纖顫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復正常心律的一種有效方法。
自動體外除顫器的救命作用:
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占心血管病死亡總數的50%以上。由于SCD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病情兇險,而且80%發生在醫院外,且其中80%發生在睡眠中,造成搶救困難,常常使患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中青年患者)的突然死亡,給家庭和社會造成重大損失,是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的惡性疾病。自1960年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對恢復心跳驟停患者循環建立有效以來,除顫治療心室顫動(VF)是提高急救存活率最重大的進步之一,及時電除顫又是救治心臟驟停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實施公眾除顫(PAD)計劃后,患者的存活率可達到49%,這是以往最有效急救醫療服務(EMS)系統救治存活率的2倍。如果把自動體外除顫(AED)也作為一項基本生命支持(BLS)技術,那么,20年前提出的社區應成為“最遠CCU”的觀念已將成為不遠的現實。?
早期電除顫對救治心臟驟停至關重要,因為:??
心臟驟停時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顫動;??
治療室顫最有效的方法是電除顫;
成功除顫的機會轉瞬即逝;
未及時行轉性復室顫數分鐘內就可能轉為心臟停搏。
?
由于心肺復蘇術可以暫時維持腦和心臟循環功能,因此,在電除顫前進行心肺復蘇CPR能延長室顫持續時間,但基本心肺復蘇技術并不能將室顫轉為正常心律。?
由于心肺復蘇術可以暫時維持腦和心臟循環功能,因此,在電除顫前進行心肺復蘇CPR能延長室顫持續時間,但基本心肺復蘇技術并不能將室顫轉為正常心律。?
電除顫的時機是治療心室顫動的關鍵,每延遲除顫時間1分鐘,復蘇的成功率將下降7~10%。在心臟驟停發生1分鐘內行電除顫,患者存活率可達90%,而5分鐘后則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鐘約30%,9~11分鐘后約10%,而超過12分鐘則只有2~5%。如心臟驟停發生時有人在場,存活率就可大大提高。如在嚴密心臟監護下發生心臟驟停,即刻行電除顫,有一組共101名此類患者的研究表明,90例(89%)搶救成功,這也是心臟搶救最高的存活率。在社區內雖無院前高級生命支持(ACLS)條件,但開展電除顫也可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電除顫計劃后,發生室顫的患者搶救成功并康復出院的人數從27%增加到55%。
AED作為新的復蘇觀念和技術,擴大了除顫器使用人員范圍,縮短了心跳停止至除顫所需要的時間,并使電除顫真正成為BLS的一項重要的內容。?
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S)的專職急救人員每年都救治數以千計病人性命,如果他們能夠更早抵達現場或不受器械的限制,被救活的人會更多。因為有以下兩點不確定的因素,這就是誰都難以確定何時、何處、何人會發生心臟性猝死。另外一項事實,在全球大部分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難以在病人發病后5分鐘到達現場,而且是不足一半的救護車上配有除顫設備,不能既時現場電除顫,10分鐘內轉運抵達醫院者為數更少,故造成心臟性猝死復蘇成功率下降。?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發生心臟驟停4分鐘之內應先使用AED進行除顫;如果超過4分鐘,應先進行心肺復蘇術,這樣的搶救效果最好。

早期徒手心肺復蘇術對于猝死患者的生存就有著巨大的意義。當然比徒手心肺復蘇術更便捷的,是公眾除顫技術。這兩項技術都是針對公眾設計的,前者需要人們自己徒手救人,后者則是人們利用全自動的除顫儀,診斷患者是否需要除顫。這兩項技術的結合,能大大提高呼吸心搏驟停病人搶救的成功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