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F

CPR是什么?為什么要培訓?

發布日期:2019-04-09 14:48
banner-cpr-3
    猝死是本世紀人類一些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世界心臟中心研究表明,75%的猝死為心源性。心源性猝死在各個年齡段沒有任何先兆,絕大多數為致病性的心律失常,其中80%為心室顫動。心源性猝死的搶救時間為十分鐘,最佳搶救時間是最初三至五分鐘,最行之有效的搶救就是CPR心肺復蘇和AED設備心室除顫。

什么是CPR?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即心肺復蘇急救術,指專業或非專業人員在不依賴任何設備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在4~6分鐘黃金搶救時間內實施支持循環和呼吸,維持患者腦、心及其他組織供氧維持生命的一系列專業救護技術。
    心肺復蘇既是急救醫學專業用語,也是現場救護的重要內容。目前,無論在醫院外事發現場,還是醫院內,對心跳和呼吸停止的傷病員,心肺復蘇是最早實施支持生命的技術,搶救了成千上萬傷病員的生命!心肺復蘇術又稱CPR,就是當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臟驟停時,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進行搶救的一種技術。當人在心臟病、溺水、車禍、藥物中毒、高血壓、觸電、異物堵塞時都會導致心跳驟停,呼吸停止,均可用心肺復蘇術來搶救。

為什么要培訓?

一、提供高質量的CPR急救
    根據操作規范來進行評分統計:結果通過院前急救知識的培訓后,急救的效率較之前未培訓有所提升,在操作評分上平均達到(93.5±2.32),未進行急救培訓時模擬評分為(70.26±1.22),對比統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參與急救的人員進行調查問詢,其中有95%的急救人員認為科學全面的院前急救培訓對自我技能及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結論對急救人員進行綜合化、系統化的院前培訓可以提高個人的技能,同時更好的和團隊其他急救人員協作完成急救任務,提高急救的效率,從而減少患者的病死率,以便接受進一步的救治。

二、用科學的救護知識,為親人或朋友提供突發危急的生命救護!
 

     隨著生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和人口老年化,工作壓力強度或是運動喜好者的增加,心源性猝死每年在我國有50多萬人,對于突發事件的第一目擊者由于CPR知識缺乏或是沒有系統培訓不能行之有效地實施救護,使很多關于生命白白錯過救護時間。

     在人們漸漸提高緊急心臟救護意識及相關宣傳下,更多人認識到CPR作為一項個人技術技能,是一項利人利己的事情漸漸在社會中形成。在歐美發達國家,CPR的普及程度是3比1,而在中國雖然有紅十字會的推廣,懂得CPR的人數依然少之又少,CRP培訓技能的培訓在國內雖然是剛剛崛起的欣欣項目,但其市場是十分廣闊的。由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起HS培訓是當今最主流的CPR培訓。

三、在施救中保護自己,在法律上保護自己(免責)。
    學習科學的救護方法不僅可以在救護病者的同時,也做好保護自己的防護意識。在很多急救現場是存在危險的,急救的課程有何如自我保護提醒。
    公益事業是件功德無量的美好事情,急救太多事在突發情況進行,而且沒有百分百的成功率。如因施救失敗,患者家屬多不在現場,如有不明事理的家屬,確實會帶來麻煩。而美國心臟協會授權證書的頒發的AHA證書就是有力的法律證據,將公益事業推到免責的層面,讓公益事業更加美好!


分享到: